tags: 病机 精
pages: 155
精虚,指肾精(主要为先天之精)和水谷之精不足,及其功能减退所产生的病机变化。
肾精禀受于先天父母,充实于后天水谷精气,宜藏不宜耗。在生理上,肾精为脏腑之精的根本,具有化生肾气以促进生长发育、生殖和生髓化血、充脑养神等功能。因此,由于先天禀赋不足,或后天失养,或过劳伤肾,以及脏腑精亏不足,日久累及于肾等,均能导致肾精亏虚的病机变化。肾精亏损有多方面的临床表现,如小儿生长发育不良、女子不孕、男子精少不育、精神委顿、耳鸣、健忘,腰膝酸软,以及成人体弱多病、未老先衰等。
水谷之精来源于饮食,是脾胃之气运化而生成的具有丰富营养的精微物质,由脾气转输至全身,起着濡养各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,并能化生气血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。若因脾胃功能活动失常,或饮食失宜或气虚失于固摄等,致使水谷之精乏源或生成不足,形成水谷之精匮乏的病机变化。水谷之精不足,可以出现面色萎黄,肌肉瘦削,头昏目眩,纳呆食少,疲倦乏力等虚弱状态。
肾精亏耗以及水谷之精不足,皆可导致五脏六腑之精不足的病机变化,其临床表现复杂,随病变所在之脏腑而异。精虚以肾精亏虚和水谷之精化生不足最为重要,故以脾、肾为主。“治先天当求精血之属,培后天当参谷食之方”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·王旭高医案》
,可作为精虚用药之参考。